日期: 2025-04-23 浏览量:60 来源:阜新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陈雷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梁志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讲好阜新故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丰富课程类型
一是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学习实践引入校本课程。充分挖掘阜新地方民间民俗艺术资源,积极开发富有阜新特色的治沙精神、玉龙文化、蒙古贞文化、查海文化、契丹文化、玛瑙文化、红色经典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
二是探索在现有阜新故事与传统艺术校本课程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曲艺课程体系。除相声、评书、快板等全国性曲艺门类课程外,引入二人转、东北大鼓等本地特色曲艺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分层课程。小学低年级开设曲艺启蒙课程,以趣味故事、简单说唱为主,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增加曲艺表演技巧、作品赏析课程。
三是融入学科教学。推动曲艺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语文教学中,选取经典曲艺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如分析相声段子中的语言幽默技巧、评书的叙事结构等,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授曲艺的唱腔、节奏,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魅力,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创作与曲艺相关的绘画作品,如绘制曲艺角色形象、表演场景等。
二、提升实践活动
广泛开展班级、年级、学校等群体性展示交流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普及“三队两组”(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绘画组、书法组)艺术实践社团活动。以传承曲艺、剪纸、东蒙短调民歌、马头琴、手工制作等传统文化艺术为突破口,开展地方传统艺术进校园等特色活动。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增设曲艺、戏曲、影视等社团,实施梯队建设和课程化管理,将艺术社团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三点半”课后服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三、整合社会资源
一是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美育资源整合与联动共享。逐步完善中小学校与宣传文化部门、文艺团体等艺术类协会协同育人机制。鼓励学校与艺术院团、文化艺术场馆合作,融入阜新故事与传统艺术,开展各类艺术交流活动。
二是开展曲艺名家进校园活动。协调文联、曲艺家协会选派我市曲艺名家走进中小学课堂,系统传授评书、相声、快板、二人转等本地特色曲艺知识与表演技巧。鼓励学校与本地曲艺团体建立合作关系,聘请曲艺团体的专业演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指导。在校园内搭建起传承阜新故事与传统曲艺艺术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推动传统艺术在校园的扎根与发展。
四、完善展演体系
鼓励学校将曲艺元素融入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小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小型艺术展演,以建党节、国庆节、儿童节、青年节、教师节等为契机设立鲜明的活动主题,每年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艺术展演活动,形成“人人都参与、班班有节目、月月有展演、校校有品牌”的常态化艺术展演机制。举办校园曲艺大赛,以阜新故事为创作蓝本,鼓励学生创作并表演曲艺作品,挖掘优秀曲艺苗子,为传承培养新生力量。鼓励学校将优秀艺术展演作品制作成短视频在融媒体发布,增进校际间学习交流。搭建校际传统艺术教育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学校之间开展观摩学习、经验分享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校际传统艺术作品联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将各学校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学生作品等进行整合,通过网络平台供全市教师和学生共享,推动全市传统艺术教育均衡发展。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邀请曲艺名家、民间艺人授课,组织教师参与曲艺专项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传统艺术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教学技能比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形成专业互补的师资队伍,积极引进具有传统艺术专业背景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阜新市教育局
2025年4月18日
主办单位:阜新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海州区西山路73-2号 邮编:123000 Email:jyj6010000@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0202000072号
辽ICP备2021000249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44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6010000 网站举报邮箱:jyj601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