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保障的建议》(10号)答复

日期: 2023-04-26 浏览量:272 来源:阜新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陈雷 文字大小:

民进阜新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优先发展教育 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保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我市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各项指标圆满完成,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加大经费投入

市委、市政府始终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认真贯彻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依法建立稳定的教育经费增长机制,保证教育经费投入。一是按照普通小学每生每年850元(含取暖费)、普通初中每生每年1050元(含取暖费)、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每生每年6000元(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的标准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并足额保障市本级配套资金。二是在安排年度财政预算时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支出,实现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的工作目标。三是教育专户收入全额返还各学校,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四是我市从2007年开始按照国家资助政策要求,落实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2011年,市政府下发办公纪要。资助配套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配套资金按隶属关系由市县两级财政分担,市级财政配套市直属学校及市直管理的民办学校,县区财政负责县区所属的学校和县区所属的民办学校,按照这种财政分担机制,每年市级财政把直属学校的学生资助配套资金全部纳入了预算管理,县区财政也纳入了预算管理,做到了及时足额拨付发放。资助资金包括了学前教育的资助资金,义务教育的资助资金,中职和高中的资助资金和免学费资金。

二、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学校

一是科学规划学校布局,预留足够教育用地。今年3月,市教育局积极与市自然资源局沟通,在《阜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规划足够的教育用地,建立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公共服务体系。以市域中心、副中心和重点镇、一般镇为主要依托,完善教育用地保障,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并在我市玉龙新新城,保留足够的教育用地,拟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幼儿园,确保教育基础设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二是推进学校建设,增加学位供给。为适应我市玉龙新城地区城市发展需要,按照《阜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玉龙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拟在阜新市玉龙新城地区,新建小学、初级及幼儿园,可满足2706人(其中小学1225人、初中1103人、幼儿园378人)。目前,该项目正进行项目论证及土地规划。

三、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善全市基本办学条件,阜新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将“维修城乡校舍10万平方米”、“改造学校操场6万平方米”两项工作列为2023年阜新市民生实事,阜新市教育局逐个县区调度,结合教育十四五项目库和县区实际最终确认“维修城乡校舍10万平方米”包含子项目28个,计划维修改造校舍面积11.8万平方米;“改造学校操场6万平方米”包含子项目10个,改造操场面积7.8万平方米。目前,各维修校舍及操场建设项目已全部启动。

义务教育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选定市区38所优质学校“对口帮扶” 农村48所学校,重点从管理、教师、教学和捐助等四大方面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采取“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新建学校”等办学模式,建立紧密型集团15个,成员学校24所,松散型集团32个,成员学校80所。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的教育差距,实现了我市义务教育低成本、低风险、高成效的跨越式发展。以集团化办学牵一把、开展“乡村教师导师团”送教送培送训扶一把、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拉一把、评选“阜新市乡村温馨校园”推一把等措施,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稳妥实施中、高考改革,圆满完成新高考等考试任务。全面规范招生宣传、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公办民办统一标准、统一方式、同步招生,严格控制大班额、大校额。

四、均衡师资配比

我市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多措并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逐步解决部分学校、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一是统筹教师编制管理。针对我市中小学教师配备不均衡、不合理,市教育局积极会同市委编办对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数、班级数等情况进行摸底,按教师核编标准进行测算,并根据我市实际提出了逐年核减全市普通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和加强编制统筹的意见建议,多次提请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同时,关于细河区中小学教师编制紧张问题,市教育局、市委编办进行多次研究,结合细河区事业编制整体空余308名的实际,积极指导细河区按照中央、省委编办相关政策,统筹各类编制资源,盘活现有存量,抓紧时间解决细河区中小学教师编制不足问题。下一步,待省委编办启动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工作时重新核定。二是加大教师招聘力度。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高校直招等形式,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逐步补齐教师队伍短板,优化教师年龄结构,配齐配强专职体育美育教师,为改善学科结构、开齐开足体音美课程提供保障。全市近三年累计招录公办教师548人,其中:2020年279人、2021年55人、2022年214人。2023年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预计招聘教师60人,各县区教育部门将结合教师需求实际,拟定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招聘方案,陆续组织开展教师招聘工作。三是积极推进“区管校聘”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对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交流轮岗。全市近三年教育系统交流校长37人,交流教师1027人,交流比例为14.9%。其中城镇和优质学校教师交流924人,占符合条件教师的11.8%;骨干教师交流307人,占交流教师人数的29.9%。将持续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促进县域内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校际差距,2023年全市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达到16%,2025年达到18%并长期推进。四是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盘活教师资源。加强学校音乐、美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心理健康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对学科富余教师进行转学科教学能力培训,对年富力强、学有余力的教师开展多学科教学能力培训。不断盘活教师资源,充分挖掘现有教师潜力,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先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阜新市教育局

2023年4月21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