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依托我市高校资源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建议》(99号)答复

日期: 2022-02-18 浏览量:426 来源:阜新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陈雷 文字大小:

杨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我市高校资源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全市教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您对我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有关问题进行的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加强我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全市中小学思政课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各环节,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坚持全面培养、全面发展,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思政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实。

目前,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学校156所,教职工1.41万人,在校生13.8万人。全市有思政教师920人,其中思政专业教师582人,占比63.2%。

  (二)主要作法

  1.全员育人, 多方合力, 构建思政育人新思路。全市中小学校的领导积极转变思想,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专门成立全员育人领导小组,并通过家长会、全体教职工大会、党员大会、学生班会等多渠道,把育人工作融合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把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学校办学的起点和归宿,让教育走进师生的生命世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全员育人的思政教育环境。如:市高中将立德树人的内涵传承作为“行远”教育的根本,构建了体现“行远”教育特色的“535”德育体系;海州高中提出“三心四气”的育人模式,提出了实施“求真、向善、至美”和“特色立校、教改兴校、文化强校”战略。

  2.全程育人,丰富载体,搭建思政育人新平台。针对思政教育内容“枯燥”、教育手段“传统”、学生参与度低、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积极搭建平台,各校着眼长效,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精心定制拓展课程和校本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培养了学生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育人工作的各个方面。一是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市教育局和市教育服务中心成功举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阜新故事”——全市中小学生故事大赛和第四届全市中小学生“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祖国、歌颂民族”蒙古语经典诵读、歌曲比赛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全体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通过组织“2021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暨阜新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活动和“辽宁省第四届华育杯中小学校园心理剧评选活动”等,增强师生法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三是我市的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文化进一步得到丰富,全市高中学生社团达到227个,为学生提供了包括文艺汇演、征文活动、学科创新竞赛、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彰武高中举办的“首届国际文化节”,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彰显了中华文化的自信,增强了师生融入世界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些学校还开设学生农作物种植等劳动教育课程;举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丰富了学生职业体验;市育才高中的麒麟社团多次到幼儿园和养老院进行服务性劳动,去市献血服务队做志愿者,参加“血站开放日”体验;物理组的“劳动竞赛之纸桥创作大赛”和“钩机建模大赛”、化学组的“实验之魅力”和“海带中的提碘、生物组“遗传实验”和 “模型与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全方位育人,入脑入心,创建思政教育新路径。一是中小学的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是构筑思政工作新生态的关键。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了师资创优。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培训,结合思想政治课国家统编新教材,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举办“阜新市中小学心理教师基本功竞赛”、思政课“金课”和优秀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素养。二是积极推进思政课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和教法创优。开展了全市普通高中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探索“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路径。直面问题讲,贴着人心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云端”讲到学生心底。根据各学段特点提出了要求。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的感情。初中阶段重点引导学生夯实拥护党的领导的信念根基。高中阶段重点解析党的先进性、革命性、人民性,帮助学生形成拥护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三是营造健康的网络新生态,构筑了教育意识形态新高地。疫情期间”,利用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宣传抗疫故事、为家长、学生居家学习 献计献策;制作微党课和党史宣传小视频,在学习强国、局网站、公众号宣传党的丰功伟绩 ;组织党员干部在线学习答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疫情期间”,教研部门和广大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利用“钉钉网”等平台,指导学生居家学习,“停课不停学”,使教学有序进行。

  (三)存在问题

  一是缺少思政课大小一体化教学的实证研究;二是缺少学科间横向研讨;三是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也正如您所言,在提案中提出的《关于依托我市高校资源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建议》,我们将全力推动探索本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研究和实践,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工作体系,提高我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一)工作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全面提升阜新地区学生的思想素养和政治素养。

  1.加强党对思想政治课建设的领导;

  2.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与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中小学与高校有效衔接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3.加强教研部门一体化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引领研究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思路和方法;

  4.开展思政课教师业务培训,加强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

  5.形成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评价体系,打造区域思想政治课特色品牌。

  (二)工作举措

  1.成立阜新市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指导小组和阜新市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课教研合作体成员名单。(附件1)

  2.开展调查研究。明确现阶段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对症下药。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一是深入调查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实际情况;二是深入调查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情况;三是深入调查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各学段衔接的情况。

  3.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思政课思路创优、教材创优。一是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 注重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爱家乡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二是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大学阶段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2-3门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三是统筹整合、拓展研发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将时事政治教育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相互补充,将时政内容、“经典金句”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大学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合理实施深度教学,同时要注重教材内容的鲜活;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

  4.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思政课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深入推进思政课教法创优。一是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手拉手”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教研水平。

二是以核心团队为抓手,推进政治学科教研工作站的建设,扩大基层人才的培养范围。遴选学科带头人担任各门课集体备课牵头人,学校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三是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交流研讨机制。四是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借助教育云平台实行网络联合办公。五是加强校本教研,提高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举办优秀教研组评选(经验介绍、主题教研活动、教研资料(教研计划、教研记录等))。

  5.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深入推进师资创优。一是合理规划,确保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科学配备,加强专职教师配备;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理论功底、教学专业素养。培训内容: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思政课建设和师德教育、教学法和基本技能训练、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异地教学等五大模块培训内容。培训形式: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区域教学活动经验交流研讨。可以请著名专家来阜讲座;请沈阳教育研究院将“习语”进课堂系列活动经验推广到阜新;带领思政课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听课、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等。三是以赛促训,提高思政课教师专业技能。举办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大赛,评比内容创新:论文评比——《课标》研学体会;说课;课件评比;习题(作业设计)说题(现场)等;举办思政学科优秀教研组评比;征集评比思政课优秀案例。四是切实改革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师评价机制。注重考察思政课教师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师德师风。

  6.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构建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工作模式。一是解决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各学段有效衔接问题。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二是打通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师资阻隔,探索共建、共享、共研模式。送教下乡,结对子等;三是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建立省市级科研课题。开展优秀示范课巡讲,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三)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2年1月—2022年2月)

  1.组建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教学指导小组。

  2.形成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2年3月—2022年10月)

  1.开展文献研究。梳理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研究的最新动态,并吸收借鉴;

  2.开展调查研究。主要完成调查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实际情况,教育教学工作模式情况和各学段衔接的情况;

  3.开展行动研究。针对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形成解决策略。结合地区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反思,不断完善措施,提高措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召开阶段研讨。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和一线思政课教师进行阶段研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阶段评估,为开启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2年11月—2022年12月)

  1.对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进行汇总资料,做好归纳总结工作;召开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总结会;

  2.撰写“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工作模式”工作报告;

  3.拟编辑出版《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模式》《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论文集》。建立思政课微课集、案例库。

  (四)工作预期及突破

  1.预期成果:构建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模式研究报告;

  2.计划编辑出版:《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模式》、《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论文集》

  3.建立思想政治课研训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4.突破的重点与难点:

  (1)解决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有效衔接问题;

  (2)打通阜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师资阻隔,探索共建、共享、共研模式;

  (3)形成阜新地区特色思想政治课教学品牌。


  附件:

  1.阜新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小组名单

  2.阜新市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课教研合作体成员名单



阜新市教育局

2020年2月15日



附件1:


阜新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小组名单


  组 长:孙维林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梁柱义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石家宁 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市教育服务中心)主任

      任志伟 市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李世春 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市教育服务中心)副书记、副主任

        李春梅 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市教育服务中心)副主任

        刘艳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杨秋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成  员:杨德华 市委教育工委组宣部部长

        魏珊珊 市教育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尤明秋 市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部部长

        刘力红 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市教育服务中心)教研一部部长

        杨福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附件2:

阜新市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课教研合作体成员名单


  大学:杨秋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尤明秋  市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主任

      刘艳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杨福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梁 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

      林红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

      于稳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

      赵玉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

  高中:刘力红  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市教育服务中心)教研一部部长

      王 艳  市高级中学思政课教师

      关 静  市育才高中思政课教师

      杨 雪  市第二高级中学思政课教师

      连方圆  阜蒙县蒙古族高级中学思政课教师

      肖春辉  彰武高中思政课教师

  初中:赫湘杉  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市教育服务中心)教研二部道德与法治教研员

      温 侠  市第四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

      赵春艳  阜蒙县东梁中学教务主任 

      张 丽  彰武县教育服务中心道德与法治教研员

      薄华文  清河门区教文卫服务中心道德与法治教研员

  小学:齐 超  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市教育服务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

      冯喆平  海州区中高考招生办公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主任

      王晓光  细河区招生考试办公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

      曹云飞  阜蒙县教育服务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

      陶轶鸥  细河区四合路小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