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关于规范管理我市中小学课后补习班的建议》(154号)答复

日期: 2021-04-02 浏览量:614 来源:阜新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陈雷 文字大小:

周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管理我市中小学课后补习班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二条,“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的规定,市教育局审批的校外培训机构只允许开展培训业务和相关活动,不允许接送学生和为学生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

  托管机构和饭班均由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审批和监管,设立托管机构和饭班的场所条件、安全标准、服务项目等均由市场局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制定。

  您提出的托管机构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市教育局将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联系,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密切配合,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托管机构和饭班内违规培训行为进行整治,规范各类机构办学行为。

  二、强化规范管理,支持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严格准入标准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市教育局将进一步严格办学准入制度,规范行政审批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环节。设立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办学条件。必须有符合安全条件的固定场所,确保不拥挤、易疏散,符合国家关于消防、环保、卫生、食品经营等管理规定要求。二是师资条件。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所聘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相应的培训能力,从事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三是管理机构。必须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有规范的章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培训宗旨、业务范围、资金管理、保障条件和服务承诺等,尤其是要制定收退费管理办法,最大限度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二)规范办学行为

  1.规范教育教学 

  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市教育局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类知识培训的内容、班次、招生对象、进度、上课时间等应向所在地教育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区)中小学同期进度,不得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进行排名;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微信群、QQ群等途径向学生销售书籍及相关辅导材料和额外布置作业。

  2.规范教师管理

  为保证校外培训机构教育教学质量,市教育局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招聘录用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相应的培训能力,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与招录教师签订规范的聘用合同,并按合同约定履行有关义务;不得存在拖欠教师工资或其他侵害教师合法权益的情况;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 

  3.规范收费管理   

  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国家、省市没有具体规定,完全由机构自主定价,为规范各校外培训机构收费行为,市教育局要求各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与资产管理的规定,收费必须以学生家长自愿为原则,不得强制学生交纳各种费用,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对于培训对象未完成的培训课程,有关退费事宜严格按双方合同约定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办理。

  (三)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2017年以来,市教育局连续4年开展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共处理违法违规办学机构300余所。2020年成立阜新市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13个部门共同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共检查校外培训机构631所,其中无问题机构460所,整改26所,关停2所,取缔“无证无照”机构143所,社会影响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2021年,市教育局将加大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重点整治“超纲教学”、“超范围办学”和“无证无照”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三、努力提高中小学育人能力

  一是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鼓励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潜心教书育人,要求中小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发布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计划,开足、开齐、开好每门课程,严格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贯彻落实《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十要求”》,制发《阜新市教育局贯彻落实<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严格规范中小学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工作的通知》及《阜新市中小学教材和教辅材料使用管理规定》(阜教发〔2020〕87号),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开展监督检查。二是做好课后服务。要求各学校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尝试建立弹性离校制度,充分挖掘学校师资和校舍条件的潜力,并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努力开辟多种适宜的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目前,我市课后服务政策已经公布实施,有效缓解了广大学生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问题。


2021年3月30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